拖拖拉拉無法前進的原因就是一定要等到「完美」才願意動手
很多人都會想很多,覺得一切準備妥當無誤的時候才要「開始」,
但很遺憾的是,「準備好」的這件事情其實根本不會到來。
因為不管準備總是會有遺漏,
抓小放大,留點彈性變動就可以了。
像我寫部落格,只是自己寫興趣寫得開心,
提供的一些思考點和觀念也只是分享給大家,互相交流;
臉書的三國語言狀態也只是為了讓語言不會鈍掉,
在豐富內容的同時也順便做練習
(當然是有一些外國朋友,只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看就是了XD)。
如果說我的部落格和臉書狀態,
我都要「準備好了」再開始發表,
那我想我應該沒有可以出得出來的東西了吧!
我的意思不是可以以隨隨便便的心態做事情,
而是想針對遲遲不開始的人做點鼓勵:
不是一定要多有人氣或是專業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如果很好的想法提案若在這步驟就夭折豈不可惜?
這就像我很不認同的亞洲國家傳統觀念一樣:
怕自己的問題很蠢所以課堂上都不敢發問,
但你怎麼知道你要問的問題會不會其實就是大家共同的煩惱呢?
我自己就曾經在聽演講的時候發生過很多次有人剛好問到我想問的問題,
我不是不敢問的人,但是對害羞不敢發言的人,這種情況下真的會很感謝發問的人吧!
我覺得應該要把每一次的發問跟發表當成是一種練習,
就像是我臉書的狀態一樣,
其中也有遇到糾正我文法錯誤的人,
我完全不覺得丟臉反而還很感謝那些願意跟我說我哪裡錯的天使!(真的這種人不多了)
語言這種東西,不跟人溝通、不用怎麼會知道哪裡應該要改進?
同樣道理,不管是你要開始的什麼東西,
不試試看去做,怎麼會知道到底適不適合你?
所以我覺得真的要覺得丟臉的,
是那些嘲笑別人但是又不敢自己行動的人!
古人說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應該就是在講這個道理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