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Belle為什麼來澳洲
心靈成長

[想法]Belle為什麼來澳洲

 

 

每個人有自己的原因,每個五花八門的理由都各有其合理之處。幾個十分合理正向的理由譬如:想學英文、想拓展國際視野、想認識新(外國)朋友⋯等;還有些莫名其妙的理由例如:好像蠻流行的、朋友都去了,不去好像有點格格不入⋯等。

 

無論是為了什麼原因而來,我總覺得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當時來澳洲是因為男友要來念碩士,而且自己也想出國看看。後來其實也沒得選擇就來了布里斯本。不像其他背包客,可以選擇要去其他更大的城市像是雪梨或墨爾本。

 


 

在這邊目前生活了三個多月,生活十分很充實。當初來兩個禮拜之後我就找到工作了,而男友也開學了,所以稍微適應一下就開始忙碌而充實的生活。

 

來到布里斯本發現大家的步調都很緩慢,不像臺北大家總是快速而忙碌。

 

到了晚間似乎整個城市都昏昏欲睡,美食街餐廳和店家也都在六點左右紛紛打烊。一樣是燈火通明的景象總讓我覺得夜景這種東西到哪都一樣,但是到了布里斯本,空氣裡的悠閒和寂靜是不僅看得到還聞得到的。

 

我必須要很坦白地說明一些有關工作方面的事,當時開始做house keeper完全是靠朋友所賜,因為朋友先在該旅館工作了,因此有機會直接去辦公室投履歷,所以在這邊還是要小小提一下如果有朋友也在澳洲,請朋友投履歷錄取的機率會比自己投履歷還大的多。

 

當初來澳洲之前就已經有先爬文看看就業方面的資訊,因為怕沒有英文憑證不好找工作,所以在公司一堆活動擔任行銷企劃之時,還硬是報考了多益,結果其實跟爬文時網友說的『運氣比英文重要』(很不想承認呀)一樣。(這裡的人好像幾乎都沒聽過多益喲)

覺得還在台灣能努力的也就只有英文,所以不想只靠運氣而消極,但近幾年可能是背包客太多了,工作確實不如以往好找,就算想做靠苦工的工作有時也不見得有機會;但這也許也跟時間點有關,也許早一兩個月來結果就不一樣了,所以大家就參考參考就好囉!

 

在工作初期其實蠻痛苦的,一來是因為太久沒有做太勞力取向的工作因此身體上很疲憊,二來則是得知另一個朋友在另一家飯店也是做house keeper的時數和待遇之後,就覺得為什麼一樣是當外勞人家賺得比較多?!(有比較就有各種負面情緒)最主要是因為想要快點打平來的時候機票簽證的花費,因此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因為一開始以為自己的薪水和上班時數和在另一間飯店的朋友差不多,所以有先估算一下,結果因為飯店形態不一樣(我們是公寓式的,有廚房陽台跟洗衣間,打掃起來跟只有房間跟廁所的差很大!)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又和男友起了口角,甚至想說到底幹嘛要來澳洲,行李收收就想回台灣了,但一想到台灣兩萬五的薪資不禁就悲從中來,感覺自己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去。

 

那時孤獨和絕望的感覺我都記得,而且沒人可以幫你度過這難關,當時覺得自己就是孤零零赤裸裸的什麼都沒有,這種感覺在台灣還不曾有過,雖然以前也蠻獨立但是總找得到地方躲,但要知道,一旦不在習慣的環境,有時候連要找個洞穴都很難。

 

於是,我又開始想起我為什麼要來澳洲。

 

我想到我的初衷其實蠻可笑,除了膚淺的賺錢之外就是要體驗別的生活。好吧,我承認我是很天真的以為變了個環境就會變了個人,很大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改變,尤其是脫離以前種種不好的回憶,在公司被老闆壓榨的時候也是告訴自己撐一下到澳洲就好了!但我很坦白地說,這些天真的願望短期內都不會實現。

 

到了新的環境當然是很大的不同,但短期之內要改變人的想法還是困難。反而在文化跟生活適應上要先面臨改變,因此,所有希望可以透過出國離開原有環境而消失的煩惱通通都還在不會消失。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的打轉,想像自己來這打工而不在台灣就業接受升遷的機會成本到底付得值不值得,最終又會陷入金錢的議題而作繭自縛。

 

所以不管決定要來澳洲的理由是什麼,總是要想起當時出發前自己的心情,雖然那些出國前的煩惱跟爛事通通都還在,但至少給自己很多的空白思考自己要什麼。

 

在做了快三個月的house keeper後的我,在日常平凡而單調的例行公事中發現了新樂趣(請參考House Keeper的樂趣),也許不能因為這種工作提升英文能力,但我很肯定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勞動和汗水中透過跟自己對話找到自己。

貝兒,生命數教練⎮兩性作家。 現為MHS國際夢翔幸福風格工作室負責人,從2008年開始研究兩性關係。 對事物看法有獨特的觀點,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美麗人生。 擅長將所學工具整合,擅長領域為兩性經營及自我探索,提供教學與個人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