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歲,早上7點50分
把自己的年齡用時間來計算,你現在是幾點呢?
如果以平均年齡80歲來計算,25歲就是早上7點50分而已。
求學時代一溜煙就過去了,危機意識重到總覺得時間一直不夠用,充實自己的同時更希望有辦法脫穎而出。
但也許因為太認真反而很難達成,越是認真越是沒有靈感寫作,
越是認真越是跳不出問題的框架,越是認真越是困在生活瑣事裡庸庸碌碌了。
總是想著要如何解決問題,卻沒想到也許想要解決問題的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去了澳洲之後理解了一種生活態度:澳洲人不是壓抑的過生活,他們有話直說。
除此之外,我也得到了許多新的想法,因此感覺心靈上有所成長。
例如說從前死胡同裡的堅持和忘不掉的眼淚,在這些不同生活模式的交換中得到了新的體悟:
發現那些小情小愛的事都不再重要,因為眼界已經不同了。
沒必要為傷你的人計較,因為所擁有的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更好的生活。
發現自己多了很多的時間可以思考,可以想想過去發生的事和想像改變做法可能會帶來的不同結果,
這樣的腦力激盪可以讓自己更認識自己;有時會發現就算可以回到過去,
自己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也許這就代表,
某些決定觀念和想法就是自己一直以來所創造的價值,
而我們都要對自己做的每個選擇和創造的價值負責。
也許選擇放棄在台灣升遷累積工作經驗的機會,
但在澳洲時的我所看到的世界,也不會和跟我同屆升上店長、組長或是加薪的同學一般。
每個在旅途中遇到的人也許只是萍水相逢,但一個個的陌生朋友就像是一本本的書,
透過交流可以得到自己沒有過的經驗,知道自己生命之外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交朋友、看電影、看書等行為如此耐人尋味。
在自己一天只有24小時的同時,透過朋友也有的24小時,在談話之間,可以延展生命的寬度。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
有次和阿婆聊天,他說以前人光是為了維持生活的基本要素,
去撿柴、挑水等就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日復一日。
和現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對比起來,那些生活就是不可思議卻又不得忽略的曾經性存在。
後來仔細想想,要是當時人有自來水跟瓦斯天然氣,電源也是輕鬆就可以取得,是不是應該開心死了?
但實際上擁有這些的現代人,卻又有了因應時代變遷所產生的,新的煩惱。
跟現代大相逕庭的生活模式和期待,讓我體悟出一個道理:
人活在這世上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體驗和活得開心了。
何必拘泥於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對的生活呢?又何必一定要等到怎樣怎樣了,才能覺得放鬆開心呢?
現在就開始的開心不是也很好?
學生時期的得不到的東西現在擁有了,回想起學生時期有比較不開心嗎?並沒有。
每個時段每個時間點,會有當下的生活模式和在那時空下相遇的緣分,
也會有屬於那時候的,專屬記憶。